揭秘計劃經濟體制下勞動關系存在的5大本質特點!
更新日期:2018-08-17 12:06:51
揭秘計劃經濟體制下勞動關系存在的5大本質特點
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勞動關系本質上是一種行政從屬關系,它由國家通過企業管理和勞動者組成。企業只是行政系統的中介,勞動者是行政系統的組成部分。經政府授權管理工廠的政府機關、廠長和管理人員,作為上級,有權直接管理工人,所有工人都由上級安全分配,但他們可以安全地生活、年老、生病和終身依賴。計劃經濟時期,勞動關系呈現出以下特點:1勞動者主體固定,勞動關系形式單一,勞動關系管理分為城鄉二元結構,農村勞動力受到人為歧視。
在計劃經濟體制下,生產資料歸全W或集體所有,由政府代表全體人民行 使相關產權,政府與勞動者在實際上形成一種隱性的、潛在的勞動關系,政府 成為勞動關系的實際主體。勞動者無論從事什么職業,不管在哪個單位丁.作, 一旦開始工作,就理所當然地成為“聞家職工”,并與企業保持終身不變的勞 動關系。
2.勞動關系形式單一化
新中國成立后,東西方冷戰對峙形成,中國的產業化面對的是來A以美國 為首的西方世界長達二十多年的經濟封鎖。中國為了推進產業化進程,實行了 “聞家所有”為基礎的社會主義“中央集權的經濟管理體制”和重工業優先的 獨立自主的產業政策這兩大戰略。在此背景下,以同有企業為代表的集體經濟 被重點培育,得到快速發展。在當時的政治、經濟和社會環境下,建立了 “工廠管理委員會”制度和“一長制”的管理體制和集體協商制度,勞動關系 的形式僅有國有和集體企業勞動關系的形式。
3.勞動關系管理行政化
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管理者由政府部門委派和考核,因此,其經營行為 R有很強的政治性,管理方式也呈現行政化趨勢。在企業內部,管理者依據上 級政府部門要求制定工作規則,一方面執行政府相關的人事政策;另一方面向 職工傳達上級的指令。具體表現為:企業雇傭勞動者時,均由勞動行政部門所 屬調配機關統一介紹、雇傭,個人在被國家納入錄用計劃后再由國家行政部門 統一調幣分配到各個企業,企業沒有雇傭自主權,它只是執行R家的招7:計 劃,企業也沒有工人的選擇權,只是被動地接受來自國家分配來的人員。
4.城鄉分割二元結構,農村勞動力受到人為歧視
新中同成立以后,中_實行了迅速實現工業化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國民經 濟發展戰略,大批農民進入城市,轉為工業企業工人。1952年,全國城市人 口 7 OOO萬人,1957年增加到9 949萬人,1%0年更達到I. 3億人。城鎮人門 占全同總人口的比重由1953年的12. 5%上升到19. 7%。與此同時,農產品的 短缺狀況越來越突出。1954年,中同開始實行糧食等農產品的統購統銷的低 價計劃分配體制,以保證城市供應和工業積累。1958年發起大躍進運動,在 農村組織人民公社,進一步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,農業生產大幅下降,全 國出現饑荒,政府被迫進行調整,大批城市人口被迫返冋農村,1960—1964 年凈減少城市人口 3 788萬人。在改革開放以前,非i丨劃流動的農民被稱為 “肓流”或“肓竄流”。